高真空多层绝热管的应用与提高真空多层绝热管性能分析
高真空多层绝热于1951年由瑞典的彼得逊(Peterson)首次研制成功。它由许多具有高反射能力的反射屏与具有低热导率的间隔物交替层所构成,绝热空间抽真空到低于 Pa的负压,是效率最高的一种绝热形式,有“超级绝热”之称。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空间计划和超导技术的要求,高真空多层绝热管在低温技术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通过高真空多层绝热管的热流有辐射热流、间隔物与屏之间及间隔物中的固体传导以及多层中残余气体的热传导。影响高真空多层绝热管性能的主要因素有:①采用的绝热材料;②多层中的真空度;③多层的层密度与松紧度;④多层的总层数或总厚度;⑤高真空多层绝热管绝热层承受的机械负荷;⑥边界温度等。
多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真空多层绝热管结构的绝热性能,国内外对不同高真空多层绝热管结构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很多理论和试验研究:航空航天工程部的符锡理推导了传热和表观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分析了层间残留气体压强和层间固体传导对传热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的李鹏等人研究了高真空多层绝热管空间多层打孔隔热材料中导热和辐射的复合传热问题,分析了层密度、打孔率、反射屏表面黑度和反射屏厚度等主要的高真空多层绝热管多层打孔隔热材料参数对高真空多层绝热管绝热材料隔热性能的影响;日本的T. Ohmori等人研究了相邻高真空多层绝热管绝热层之间的接触压力对高真空多层绝热管绝热材料的绝热性能的影响。